分享热门、人气品牌排行榜、世界奇闻之最排名
彗星一般由慧头和慧尾两部分组成,慧头包括慧核、彗发、彗云三部分。彗核直径很小,半径只有几百米到上百千米,但集中了彗星绝大部分质量。大彗星质量可以重达10的8次方亿吨,小慧星则有些只有几十亿吨。彗核是由冰块和尘埃冻结在一起的团块,其中大约30%左右全是水,20%是复杂的有机物,8%是硅酸盐,3%是碳,其余40%左右是包括CO,C02和H2C0的分子以及诸如HCO之类的基团。彗发主要是由中性气体分子和尘埃顆粒所组成,大致对称地分布在慧核周围。其中气体分子可能来自彗核的固态水合物,由固态母分子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光能离解产生。彗发体积随离太阳的距离而变化,其直径比彗核大得多,一般有几万公里到上百万公里。彗核和彗发,如同原子核和整个原子相比一样,彗发密度极小。彗云是包围在曾发周围的一个巨大的发射
对于彗星,自古以来就把人当作一种不祥的象征,更是把彗星称为扫把星,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彗星是怎么形成的。1950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提出了彗星的“原云假说'他认为,太阳系边远区,离太阳一光年左右的地方,有个彗星储库,被人们称为“慧星云”,那里有大约1000亿颗慧星,其总质量比地球质量小,慧星云本身不发光,长久远离太阳,绕太阳公转一周要几百万年。由于它们处于太阳和其他恒星之间,恒星的引力摄动使一部分彗星轨道改变,进入太阳系内部。它们与大行星相遇时,有一些被摄动而变为短周期彗星,另一些可能被抛出太阳系。除原云假说外,还有一些其他假说,但都遇到很多难以解释的问题。慧星每次经过太阳附近,都被太阳蒸发出一些物质,形成慧尾,这些物质逐渐散失到行星际空间,于是慧星质量越来越少。
长期天文观测与登月实地考察证实,月球有如下物理特性:月球周围没有明显的磁场(月球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的丨/1000),也没有象地球和木星那样的辐射带。但测出月球岩石有磁性。月球上不存在任何形态的水,完全没有大气,几乎接近真空。月球正面发现12处质量集中区域,这些质量集中大都发生于月海中央。天文学家认为:质量集中起因于密度较大的陨石.因此,月海无疑是特大号环形山。月球表面大部分地区为一层厚度不等的月尘和岩屑所覆盖,月面物质导热系数很小。月球表面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其亮度随日、地、月间距离及相对位置而变。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而月球表面物质热容量和导热系数又低,故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处可达+127摄氏度,夜晚,可降至-183摄氏度。然而,正由于月面物质导热率低,故而月面土
用肉眼观测,月球表面上有明暗不均现象,如果用望远镜观测,可以看到月面上高低不平,高的为月陆与山脉,低的为湖海,此外还有峡谷和辐射纹。月海实际上只是低洼的大平原,最大的月海面积达500万平方公里,最深处达6000多米,月陆平均比月海高出1000〜2000米,月山也象地球上一样连绵不断,取名如地球山脉名字一样,山脉最长的达1000公里,最高的达9000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月球表面最大的环形山叫什么1.月球上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环形山,月球表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约33000多个环形山.环形山大多以著名天文学家或其他学者名字命名。月球背面有4座环形山,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石申、张衡、祖冲之、郭守敬命名,月面上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山,直径达295公里;其次是克拉维山,233公里;牛顿山,230公里,而
月球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距地球平均为384401±1公里,这距离约为地球赤道周长的十倍。月球轨道呈椭圆形,近地点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轨道偏心率平均0.0549(接近1/18)。由于受太阳引力的影响,月球轨道偏心率在1/15刚才1/23之间变化。月球的距离测量可以用雷达或激光进行。1969年美国首次实现登月飞行后,在月球表面上安放了反射装置,根据雷达波或激光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以及电磁波传播速度,很容易求出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测量月球到地球距离的经典方法是利用三角视差的测视差是指观测者在两个不同位置看到同一天体的方向之差角。在测量太阳系内天体视差时,可以取地球半径作为基线;而在测量恒星视差时,则以太阳到地球的平均距离作为基线,称为
1.陨石玻璃或称为玻璃陨石,是石陨石伴生的一种。现在,玻璃陨石国内的平台价格大约在5000元/克到20000元RMB左右,玻璃陨石国外的价格要高一些,每克可以达到几万美元,2.最开始,可能要算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44年时,于澳大利亚得到了一块大概纽扣大小78%的玻璃陨石,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又陆续出现了许多的玻璃陨石。3.玻璃陨石是如何形成的玻璃陨石地球成因:当年达尔文在澳大利亚发现达尔文石时,就提出了火山成因的看法。有人找到过两块棒状玻璃陨石,它的中间有折而未断的痕迹,裂口具有塑性物体拉开时的形状和其它特点,表面无刻蚀,而其它部位表面有各式各样的刻蚀。这表明它在形成之初是处于塑性状态的,很象火山弹,因此被作为火山喷发产物的佐证。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与玻璃陨石有必然联系的火山机构或火山岩和熔
陨石家族中,是不是只有这三个成员呢?不是的。在这个家族中,还有三个列入“另册”的有趣的成员,它们虽然一般在陨石的“家谱”中没有地位,可是说实在的,也没有理由把它们排斥在陨石家族门外,它们只是分别由于小、少和成因未定,而暂时算作陨石的“旁系亲属”罢了!这三个成员是:宇宙尘、玻璃陨石和陨冰。七十年代中期,美国海军研究所有一位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在一枚火箭外面蒙上一层光滑的金属片,把火箭射上高空又取回来,结果在金属片上发现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得见的小坑。当这枚火箭到达40公里的高空时,还作了录音,发现每两秒钟有一次这种显微碰撞。这些撞击者就是游荡在宇宙中的尘埃——宇宙尘。多年来的宇宙飞行也证实了这一点。1983年7月27日塔斯社报导,当“礼炮一7号”-“联盟T—9号”“宇宙一1443号”载人
1.石铁陨石也称铁石陨石,在地球上也不多见。我国仅发现过一个:1978年发现、1980年鉴定的甘肃渭源石铁陨石,为世界上第21块中铁陨铁。陨落时间不明,可能已经过长途搬运。2.石铁陨石的成分,正如它的名字那样,介于铁陨石和石陨石之间,大致是金属矿物(镍-铁合金)和硅酸盐矿物(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等)各半。它的分类也根据矿物而定,含橄榄石的叫橄榄陨铁,含斜方辉石和斜长石的叫中铁陨铁,其他还有钙长辉长陨石、磁铁透辉橄榄陨石等。现在世界上已知有40多个橄榄陨铁和20多个中铁陨铁。其他的石铁陨石很是少见。3.石铁陨石的密度是比较大的,而且一般情况下都具有玻璃光泽,结构也非常紧密。
坑的直径达1240米,深达170多米,坑四周比附近地面高出40米左右。经考察和分析,这个坑是大约两万年前,由一个直径约60多米、重10万多吨的铁陨石以20公里/秒左右的速度撞击而成的。世界最大的铁陨石是非洲纳米比亚的戈巴陨铁,重约60吨;其次是格陵兰的约角1号陨铁,重约33吨;占第三位的是中国新疆的大陨铁,重约30吨。
Powered By Z-Blog Copyright hhpj.net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07003521号-6鄂公网安备 42011202000323号
免责声明 本站内容由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本网站不对网站真实性负责,如有违反您的利益,请与我们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